欢迎来到考研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考研文库

全部分类
  • 考研公共资源>
    考研公共资源
    研招公告 考研新闻 考研政治 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 考研二外 考博文库 保研文库 四六级文库 托福文库 雅思文库 GRE文库 小语种文库 公考文库 教资文库 法考文库 注会文库 医考文库 艺考文库 经济学 管理学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文学 历史学 哲学 新闻传播学 心理学 教育学 外国语言文学 艺术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计算机 电子信息 通信工程 自动化 土木工程 天文地理 轻工纺织 石油能源 航空航天 交通运输 核能工程 仪器仪表 建筑学 材料学 环境科学 食品科学 农学林学 医学药学
  • 北京地区高校>
    北京地区高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五道口金融学院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
  • 华北地区高校>
    华北地区高校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 河北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大学 中北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青岛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 华东地区高校>
    华东地区高校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音乐学院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南昌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阜阳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 华南地区高校>
    华南地区高校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湘潭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深圳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汕头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 西北地区高校>
    西北地区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宁夏大学 青海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 西南地区高校>
    西南地区高校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华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云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西藏大学 西藏民族大学
  • 东北地区高校>
    东北地区高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大连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北华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 长春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 换一换
    首页 考研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名词解释复习汇总资料(二).pdf

    • 资源ID:16909       资源大小:559.61KB        全文页数:7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金币 【人民币1元】
    会员登录下载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名词解释复习汇总资料(二).pdf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名词解释复习汇总资料 Lapaluo Tiaoyue 拉帕洛条约 Treaty of Rapallo 见热那亚会议。 Luosang Huiyi 洛桑会议 Conference of Lausanne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新讨论并签订对土耳其和约的国际会议。 1920 年协约国将奴役性的色佛尔条约(又译塞夫勒条约,见第一次世界大战)强加于战败的土耳其。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领导下 ,击败英国支持的希腊干涉军,迫使协约国重新讨论对土和约。 1922 年 11 月 20 日,以英、法、意、日、希、罗、南斯 拉夫等协约国为一方,土耳其为另一方,在瑞士洛桑召开和会。美国派观察员出席。英、法排斥苏俄参加对土和会,仅邀请苏、保出席关于黑海海峡问题的讨论。 会议期间,协约国企图保持对土的某种控制。土力争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 ,以取得在本土范围内的独立。苏俄则力图通过支持土独立并维护其主权,以保证自己黑海地区的安全。会上讨论的重要问题是:土耳其的疆界和领土:会议最后确认土耳其在其本土范围(安纳托利亚)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土耳其收回在欧洲的东色雷斯,保留对土属亚美尼亚和部分库尔德地区的统治权,但摩苏尔的归属留待英土双方 以后解决。会议还决定取消外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对土耳其的财政监督权。土耳其的外债问题:会议决定前奥斯曼帝国所欠外债由其分裂出来的各国分担,土耳其仍须按其份额偿还外债。黑海海峡的航行与管理:会议决定无论平时或战时(只要土是中立国)各国军舰均可自由通行(非黑海沿岸国家驶入黑海的舰队,每国不得超过最强的黑海沿岸国家的舰队);如土耳其为参战国,中立国军舰可自由通行,其他国家的军舰能否通行由土耳其决定;海峡地区非武装化 ,但土可在伊斯坦布尔地区驻军 1.2 万人。海峡水域由与会国组成的海峡委员会管理。 1923 年 7 月 24 日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 (通称洛桑条约 ),以代替色佛尔条约。同时还签订了包括上述有关内容的海峡制度公约、关于英、法、意军队撤出土耳其被占领区的议定书等文件。 洛桑条约的签订使土耳其摆脱色佛尔条约的奴役枷锁、获得在本土范围内的独立。海峡制度公约未能完全保证土耳其对黑海海峡的主权,也没有充分照顾黑海沿岸国家的安全需要,苏俄拒绝批准这个公约。 1936 年该公约为蒙特勒公约所替代。 Luosang Tiaoyue(1923) 洛桑条约 (1923) Treaty of Lausanne (1923) 见洛桑会议。 Lu er wenti 鲁尔问题 Ruhr Problem 1923 年因法国和比利时军队占领德国鲁尔区所激化的国际争端。亦称鲁尔危机。 起因 按照凡尔赛和约(见巴黎和会 (1919)),德国必须承担战争责任 ,赔偿协约国在战争中的损失。但协约国在签订和约时没有就德国赔偿总数取得一致意见,和约决定设立协约国赔偿委员会,由该委员会在 1921 年 5 月 1 日以前核算德国政府应赔偿总数。在此之前,德国应先偿付 200 亿金马克,以现金 和实物支付。法国在赔偿委员会中起支配作用。 1921 年 1 月 28 日 ,赔偿委员会要求德国赔偿总数 2260 亿金马克,为德国政府所拒绝。协约国对德国进行国际制裁,占领莱茵河右岸杜塞尔多夫等城镇。 4月 27日,赔偿委员会把赔偿总数减为 1320亿金马克,德国政府勉强接受,但在支付 1921 年 20 亿金马克赔款后,表示财政困难,请求延期支付 1922 年后的赔偿。英国从其传统的欧洲均势政策和经济利益出发,不愿过分削弱德国,力图减轻它的赔偿义务,建议德国赔偿总数减为500 亿金马克,延缓 4 年偿付。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反对缩减德国赔偿总 数,只同意延缓偿付期两年。并要求在此期间,德国负担占领军费用,向协约国提交“生产抵押品”,否则,协约国有权占领鲁尔区。 1922 年底,赔偿委员会宣布,德国没有履行该年度的木材交付义务。 1923 年 1月 2 日,法国在备忘录中指出,赔偿委员会要求德国在 1922 年头 11 个月里向法国和卢森堡交付总共 1386 万多吨煤,德国实际上只交付 1170 万吨。 9 日 ,赔偿委员会不顾英国的反对,宣布德国没有完全履行煤的交付义务。 过程 1923年 1 月 11 日,法国和比利时分别以相同内容的照会通知德国政府:“鉴于德国没有及时交付木 材和煤 ,因此决定派一个技术专家委员会进入鲁尔区 ,监督煤业辛迪加生产,保证德国能履行支付赔偿义务。”同日,法、比军队首先占领鲁尔煤区中心埃森,接着占领波鸿和多特蒙德 ,最后占领了几乎整个鲁尔煤区。 (见彩图法国军队进驻鲁尔矿区 (1923) 德国总理 W.C.J.库诺( 1876 1933)下令消极抵抗。宣布不同法、比占领当局合作,召回驻巴黎大使和驻布鲁塞尔公使,停止向法国和比利时支付一切赔偿。占领区的矿工和铁路工人展开罢工或怠工斗争,所有经德国到法、比的铁路和水路交通陷于瘫痪。法、比占领当局采取强制措施,控制煤炭 的管理、生产和分配,禁止占领区输出商品,征收煤税和其他关税。对所有参加消极抵抗的德国人,包括他们的家属,进行逮捕、监禁、罚款、驱逐出境以至处死。 5 月 2 日,德国政府照会协约国和美国政府,强调在恢复鲁尔区和莱茵兰地区的正常状态以前,德国将继续进行消极抵抗。照会建议,德国赔偿总数为 300 亿金马克,其中部分赔款用国际贷款支付。法国认为德国建议毫无实质性内容,英国对德国建议也感到失望。此后整个夏天,尽管英国从中斡旋,法国始终拒绝进行谈判。德国由于丧失鲁尔重工业区,以及对占领区的巨额津贴,财政经济越加困难,马克币值暴 跌。 1923 年 6 月中旬, 10 万马克兑换 1 美元,8 月 8 日跌为 500 万马克兑换 1 美元。库诺政府面对内外危机,于 8 月 12 日辞职。 G.施特莱斯曼继任总理后,改革财政和货币,镇压工人革命,宣布从 9 月26 日起停止消极抵抗。他几次要求同法国政府直接谈判,均为法国所拒绝,于是支持煤业辛迪加同国际工矿管制代表团、法比鲁尔区管制委员会进行谈判。 11月 23 日,双方签订协定,规定:煤业辛迪加重新开始向协约国交付煤和焦炭,作为德国实物赔偿,法国和比利时得到煤炭总产量的 18,焦炭总产量的 35;从 10 月 1 日起所开采的煤归煤业辛 迪加所有,每出售一吨煤,向协约国交纳 10法朗税款。法国通过这一协定,达到了强取德国“生产抵押品”的目的。对德国赔偿问题态度有所缓和,鲁尔危机接近尾声。 11 月 30 日,赔偿委员会委任两个专家委员会讨论解决德国赔偿问题。其中第一专家委员会在 1924 年 4 月 9 日的报告(通称道威斯计划),为出席伦敦会议( 1924 年 7 月 16 日 8 月 16 日)的协约国和德国政府所接受,从而暂时地解决了德国赔偿问题。 8 月 16 日,法国、比利时与德国达成协议,从 9 月 1 日开始实施道威斯计划的一年内,法国和比利时军队撤离鲁尔等地区。 Daoweisi Jihua 道威斯计划 Dawes Plan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 1924 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帝国主义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条约(见巴黎和会)支付赔款问题成为 20 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根据英国提议 ,协约国赔款委员会于 1923 年 11 月增设两个专门委员会,一个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金融之方法,一个调查德国资本外流情况并设计引回的方法。两个专门委员会以美国银行家 C.G.道威斯为主席。 12 月由法、比、意、英、 美 5 国代表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研究德国赔款问题。1924 年 4 月 9 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该计划经同年 7 月 16 日至 8 月 16 日之伦敦会议(英、法、意、日、比、希、葡、罗、南、美参加)讨论并通过,同年 9 月 1 日生效。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主要内容是: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贷款 8 亿金马克(折合 1.9 亿美元)以稳定其币制,在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的情况下,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即由第 1 年度 (1924-1925)10亿金马克开 始,逐年增加,到第 5 年度 (1928-1929)增至年付 25 亿金马克;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发行 110亿金马克铁路公债、 50 亿金马克工业公债。德国的金融外汇、铁路运营以及税捐征收事务受国际监管。德国以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1924 年 8 月 16 日 ,计划被双方接受。道威斯计划的执行,对 20 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期,外国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大量涌入德国。 1924 1929 年德国支付赔款 110 亿金马克,获得外国各种贷款约 210 亿金马克。 1928 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该计划。 1930 年为杨格计划所取代。 Luojianuo Gongyue 洛迦诺公约 Pact of Locarno 见洛迦诺会议。 Baili an-Kailuoge Gongyue 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Briand-Kellogg Pact 1928年由 63个国家参加签订的“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条约。亦称非战公约。法国外长 A.白里安企图与美国确立紧密联系以增强抑制德国的力量, 1927 年 4 月 6 日在巴黎举行的美 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周年庆祝会上发表演说,建议法美缔结条约,永恒友好 ,互不作战。美国国务卿 F.B.凯洛格提出反建议 ,要求先由 6 大强国签署非战公约,然后邀请各国参加。其目的是企图通过多边非战公约的缔结使美国居于领导地位,贬低英、法操纵的国际联盟的作用。法国不愿因签订多边公约而损害自己苦心经营的反德联盟体系,英国则意在维护其殖民统治,经过 8 个月谈判并附加一系列保留后,才同美国达成协议。 1927 年 12 月,白里安、凯洛格联合发起召开多边会议。 1928 年 8月 27 日,美、英(包括英联邦 7 个成员国)、法、德、比 、意、日、波、捷克斯洛伐克 15 国的代表在巴黎签订关于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一般条约 ,即非战公约。 1929 年 7 月 24 日正式生效。主要内容是: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苏联于1928 年 9 月 6 日宣布正式加入这一公约。截至 1933 年 ,加入非战公约的有包括中国在内的 63 个国家。 该公约是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强大压力下签订的,它只是一般地反对战争而不区分战争的不同性质,而在订约的同时,美、英、法等大国都先后发表备忘录或声明,对公约提出保留条件,声称 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诉诸战争”,因而公约既不能解决任何国际纠纷,更不能废除帝国主义战争。但该公约在国际关系中对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有一定的作用,在国际法上也有一定的意义。 Feizhan Gongyue 非战公约 Treaty for the Renunciation of War 见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Yangge Jihua 杨格计划 Young Plan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为代替道威斯计划而实施的德国支付赔款计划。 1929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崩溃,无力实行道威 斯计划。同年 2 月 11 日至 6 月 7 日,英、法,比、意、日、美、德 7 国代表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重新审议德国赔偿问题,美方代表 O.D.杨格( 1874 1962)为主席。会议通过主要由杨格起草的报告书 ,史称杨格计划。主要内容:德国赔款总额确定为 1139.5 亿马克 ,在 58 年零 7 个月内偿清 ,分两期支付。其间从 1930 1965 年 36 年零 7 个月中每年平均偿付 20.5 亿马克 (较道威斯计划每年减少 4.5 亿马克 ),从 1966 1988年 22 年中每年偿付 16.07 17.11 亿马克。取消赔偿委员会及有关国家对德国国民 经济与财政的一切形式的监督。德国每年应付数额中 ,1/3 无条件必付 ,其余可缓期 2 年 ,年息 5.5。 1930 年 ,美国摩根保证信托公司、纽约花旗银行、芝加哥花旗银行组成的银行团和英、法、比、意、日、德各国中央银行共同投资 ,在瑞士巴塞尔成立国际清算银行 ,管理有关德国赔偿的金融业务,并就原协约国之间的债务进行结算与清偿。 海牙会议有英、法、德、意、比、日、波、希、南、捷、葡、罗等国参加,美为观察员。会议第一期 1929 年 8 月 6 31 日,第二期1930 年 1 月 3 20 日讨论并通过该计划 ,于 1930 年 9 月生效。杨格计划的执 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德国的赔款负担 ,通过国际清算银行的业务活动 ,扩大了外国资本 ,特别是美国资本对德国经济的渗透。该计划实施不久, 1931 年 6 月德国即由其总统 P.von 兴登堡声明因经济恶化而无力支付赔款。 1932 年 6 7 月,英、法、意、比、日、葡、南、罗、希、美、德等国举行洛桑会议,决定德国应偿付 30亿马克作为最后一笔赔偿费,但德国从未支付。杨格计划遂告终结。 Yuandong Zhanzheng Ceyuandi 远东战争策源地 Source of War in the Far East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1932 年又制造了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从而在远东地区形成了一个战争策源地。田中义一政府( 1927 1929)于 1927 年 6 月 27 日 7 月 7 日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侵华反苏与英美争霸的战略计划。此后,日本帝国主义大力扩军备战。日本关东军的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制定了突袭奉天(沈阳)的作战计划和占领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方案,提出了以美国为假想敌的作战设想。 1931 年 7 月,陆军省核心会议通过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的经济危机, 1931 年 5 月达到顶点。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1931 年 9 月 18 日 22 时 40 分 ,关东军按计划自己炸毁柳条沟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炸路和袭击日本守备队。并以此为借口,一夜之间占领了奉天(沈阳)城 ,3 个月内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 3 省。 1932 年 1 月日本又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 1932 年 3 月 1日 ,扶植爱新觉罗·溥仪充当傀儡 ,成立“满洲国”。 1933 年 2 月侵占中国热河省 ,将其并入“满洲国”。面对日本侵略 ,英美等国采取了对日绥靖的立 场。 1932 年1 月美国宣布实行“不承认主义” ,打着中立的幌子 ,维护美国在华权益。国民党政府将日本的侵略诉诸国际联盟,英、法操纵的国联于 1932 年 2 月派遣“李顿调查团”到日本和中国调查。 10 月发表的调查报告书确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 ,但又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 ,主张国联在东三省建立“满洲自治政府”,主权属于中国,但由以日本为主的外国共同管理。日本对英、美的态度仍不满意 ,于 1933 年 3 月退出国联。由此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气焰,在英、美纵容下更为嚣张,直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时在远东 和太平洋地区扩大其争霸活动,从而形成远东的战争策源地。 Ouzhou Zhanzheng Ceyuandi 欧洲战争策源地 European Source of War 指 1933 年 1 月 ,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 (纳粹党 )掌握国家政权后,在欧洲中部形成的一个战争策源地。 1929 年起,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惨败并被迫向战胜国支付赔偿的德国,境况尤为困难。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积极寻找摆脱危机。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途径。纳粹党适应这一要求,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 ”两个旗号,用“解决失业问题”、“增加工资”、“废除凡尔赛和约”、“复兴德意志民族”等宣传,蛊惑群众,成为德国第一大党。在垄断资产阶级支持下, A.希特勒在 1933 年 1 月 30日出任总理。他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 ,嫁祸共产党 ,取缔了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建立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恐怖专政。 希特勒在所著我的奋斗和纳粹党纲领中,公开宣扬德意志人是“上等”人种,理应统治斯拉夫等“下等”人种 ;鼓吹德国应该到国外去夺取“生存空间” ,为德国的“过剩”人口寻找出路;宣传“刀剑能决定一切”,号召用战争来建立霸权地位。在这种 反动理论指导下 ,纳粹党提出了一整套侵略扩张计划 :建立一个囊括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但泽等德语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大德意志”;围绕“大德意志”这个“核心”,在中欧和东欧建立一个德国的附庸国体系;向俄国扩张、灭亡法国,进而把德国的法西斯制度“实现于全世界”。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德国在 1933 年 10 月 14 日退出裁军会议,同月 19 日退出国际联盟。 1933 1934 年,德国大幅度增加军事预算,建造 2.6 万吨级的巡洋舰; 1935 年 3 月 13 日,宣布重建空军。 3 月 16 日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彻底 撕毁凡尔赛和约关于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开始了大规模的公开的扩军备战。在德国纳粹党策动下, 1934 年 7 月 25 日 ,奥地利纳粹分子暴动 ,刺杀了奥地利总理 E.陶尔斐斯,策动德奥合并未逞。纳粹党上台后,公开宣称要在波兰“报仇雪耻”,德、波关系趋于紧张。 1934 年 1 月,德国为离间波兰、法国关系和麻痹并于日后摧毁波兰准备条件,同波兰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1933 年 3月,德国建议与意大利合作进攻乌克兰和高加索。同年 6 月,在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德国代表团要求把苏联领土交给“缺乏生存空间”的人去支配。德、苏关系恶化。 1934 年 1 月 , . .斯大林指出 ,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取得胜利,德国退出国联,复仇思想占了上风,使欧洲国际关系更加尖锐化,推动了军备扩充和帝国主义的战争准备。法西斯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暂时出现的欧洲和解局面。凡尔赛体系面临彻底崩溃,新的世界大战危险急剧增长,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jiti anquan zhengce 集体安全政策 policy of collective security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为制止法西斯国家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而 提出的重要外交政策。 20 年代初 ,在欧洲和远东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见远东战争策源地和欧洲战争策源地),德、日法西斯的扩军备战和侵略扩张不但威胁着苏联和广大中小国家的安全,而且危及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根本利益。这就为建立除法西斯国家之外的区域性和世界性的反侵略阵线提供了客观前提。 1933 年,苏联根据和平不可分割和进行集体抗击侵略的原则提出集体安全政策,建议缔结多边或双边的互助条约,共同遏制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苏联政府为推行这一政策采取许多积极步骤。 1933 年 12 月 19 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关于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的计划。同意加入国际联盟,不反对在国际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地区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参加包括法国和波兰在内的反对德国侵略的地区性共同防御协定。 1934 年 6 月,苏联和法国共同倡议签订对被侵略的签字国提供军事援助的东方公约。 1934 年 9 月,苏联参加国联。 1935 年,苏联分别同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互助协定。慕尼黑事件后 ,战争迫在眉睫。 1939 年苏联倡议进行英、法、苏三国关于缔结军事互助协定的莫斯科谈判。但英、法执行绥靖政策,拒绝与苏联合作共同遏制法西斯的侵略和扩张,致使德、意、日提前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 战。 Suijing Zhengce 绥靖政策 policy of appeasement 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 ,姑息纵容 ,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革命的兴起及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绥靖政策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的。在不同的情况下 ,其内容 ,形式和手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争夺世界霸权,反对社会主义和人民革命。第二次 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法、美等国。 20 世纪 30 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到 30 年代,特别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后 (见远东战争策源地、集体安全政策 ),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以英国首相 A.N.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 ,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 ,坐收渔利。1931 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 年 3 月容忍 A.希特勒重整军备。 1935 年 8 月美国通过中立法。 1935 年 10 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 年 3 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 年 8 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1937 年 7 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 年 3 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 1938 年 9 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支持它们的美国 ,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Meiguo Zhonglifa 美国中立法 American Neutrality Acts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国会为防止美国卷入西半球以外的战争的立法。 1935 年,在意大利发动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的旧称)的战争的前夕,美国国会内外的孤立主 义派利用美国人民不愿卷入新的战争的和平情绪,推动国会于 8 月31 日通过第 1 个中立法,规定“在两个或若干个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时或在战争过程中,总统将此事宣布 ,嗣后凡由美国或其属地之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至交战国者 ,均属违法”。并禁止美国船舶运载军用品至交战国和美国公民乘搭交战国船只旅行,但不禁止其他物资包括战略物资出口。到 1936 年 2 月底该法期满时 ,国会随即通过第 2 个中立法,将第 1 个中立法有效期延长到 1937 年 5 月 1 日,并补充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的条款。 1937 年 4 月 29 日,国会通过第 3 个中立法,除前两法规定的内容以外,又规定中立法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授权总统判定战争状态之是否存在,不仅有权禁止武器输往交战国,而且可以禁止任何货物输往交战国。 1939 年欧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名词解释复习汇总资料(二).pdf)为本站会员(小岑岑)主动上传,考研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考研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1111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8 kaoyanwenku.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009915号-2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