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考研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考研文库

全部分类
  • 考研公共资源>
    考研公共资源
    研招公告 考研新闻 考研政治 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 考研二外 考博文库 保研文库 四六级文库 托福文库 雅思文库 GRE文库 小语种文库 公考文库 教资文库 法考文库 注会文库 医考文库 艺考文库 经济学 管理学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文学 历史学 哲学 新闻传播学 心理学 教育学 外国语言文学 艺术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计算机 电子信息 通信工程 自动化 土木工程 天文地理 轻工纺织 石油能源 航空航天 交通运输 核能工程 仪器仪表 建筑学 材料学 环境科学 食品科学 农学林学 医学药学
  • 北京地区高校>
    北京地区高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五道口金融学院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
  • 华北地区高校>
    华北地区高校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 河北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大学 中北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青岛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 华东地区高校>
    华东地区高校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音乐学院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南昌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阜阳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 华南地区高校>
    华南地区高校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湘潭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深圳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汕头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 西北地区高校>
    西北地区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宁夏大学 青海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 西南地区高校>
    西南地区高校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华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云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西藏大学 西藏民族大学
  • 东北地区高校>
    东北地区高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大连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北华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 长春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 换一换
    首页 考研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考古学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

    • 资源ID:185008       资源大小:203.33KB        全文页数:20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人民币1元】
    会员登录下载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古学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

    新祥旭考研红皮书系列之(2022 年考研)考古学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咨询热线:400-000-3363内部资料免费传阅目录第一章专业介绍6一、学科介绍6二、二级学科7三、考试科目8第二章高校排名及介绍9l北京大学10l山东大学12l吉林大学13l四川大学14l西北大学15l郑州大学17l武汉大学19l浙江大学20l河南大学21l安徽大学23l山西大学24l中国人民大学25l陕西师范大学26l复旦大学27l首都师范大学29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0l兰州大学31l南京大学32l中国民族大学33第三章本专业热点问题汇编34Q1:考古学专业考研,外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34Q2:考古学这么多考研方向我该选择哪一个呢?34Q3:关于考古学就业面狭窄问题36Q4:选择考古学的理由?37Q5:考研分数线为什么有单科、有总分?所有单科加起来并不等于总分数啊?38Q6:老师,我现在大二,现在考研备考早不早?38Q7:为什么考古学、历史学总是处于冷门专业的尴尬位置?39Q8:考古学与历史学哪一个专业就业前景好?40Q9: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考研竞争大么?40Q10:我是文科女生,对考古学有兴趣,前辈可以给点建议吗?41Q11: 从毫不相关的专业跨考进考古学专业,需要面临多大的困难?42Q12: 跨考考古学研究生,在招生、就业中有平等机会吗?42Q13: 考古专业都学什么?43Q14: 考古学专业毕业之后在专业领域就业到底有多艰难啊?44Q15:考古学的女生好就业么?45第四章 各高校 2020 年招生录取情况47第五章各高校 2021 年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48第六章考古学考研院校考情分析57第七章本专业出题规律和难度解析62第八章名校考研经验汇编67【2019 年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67【2019 年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71【2019 年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73【2020 年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75【2019 年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78【2019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考研经验】82【2019 年南开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85【2020 年南开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93【2019 年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96【2020 年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98【2018 年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101【2019 年四川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104【2020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考研经验】106【2019 年山东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108【2018 年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111【2019 年吉林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114【2020 年吉林大学考古学考研复试经验】118【2019 年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120【2020 年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123【2019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125【2020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127【2019 年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131第九章考古学名校考研真题汇编138一、2020 年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138二、2020 年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140三、2020 年吉林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141四、2019 年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142五、2020 年山东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144六、2020 年郑州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146七、2020 年四川大学考古学通论学考研真题(回忆版)148八、2020 年武汉大学考古学学考研真题149九、2020 年中山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150十、2020 年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151十一、2020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152十二、2019 年复旦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153十三、2020 年复旦大学考古学学考研真题154十四、2020 年河南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155十五、2020 年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156十六、2020年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157十七、2020 年山西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158十八、2020年南京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159第十章本专业复习时间安排161第一章专业介绍一、学科介绍考古学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各国考古学研究的范围都是有人类活动以来的古代历史时期,所以它的上限是人类出现,各国考古学都有它们的年代下限。例如,英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诺曼人的入侵(1066 年),法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 年),美洲各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 C.哥伦布(约 14511506 年)发现新大陆(1492 年)。一般说来,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可以定在明朝的灭亡(1644 年)。考古学与远古的恐龙时代、近代史、现代史是无关的。近一时期以来,英国有“中世纪考古学”,其年代下限延伸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0 年);又有所谓“工业考古学”,其年代下限更延伸到 18 世纪和19 世纪的工业革命初期。在美洲,则有所谓“历史考古学”或“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它们的年代范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直到 18 世纪末或 19 世纪初美洲各国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但是,英国的所谓“工业考古学”、美洲的所谓“历史考古学”或“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实际上是利用考古学的方法以研究近代史,所以不能算作真正的考古学。相反,也有人把考古学的年代范围局限于史前时代,即没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这样,便把许多文明古国的历史时代也都排除在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之外,这也是不妥当的。考古学不研究近代和现代,而是研究古代,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是,考古学所研究的“古代”,除了史前时代以外,还应该包括原史时代和历史时代。就中国考古学而言,历史时代不仅指商代和周代,而且还包括秦汉及其以后各代;所谓“古不考三代以下”是不对的。当然,历史越古老,文字记载越少,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性也越显著。要究明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的社会历史,就必须在极大程度上依靠考古学,因而史前考古学与史前史就等同起来了。作为实物资料的遗迹和遗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有些人望文生义,只看重一个“古”字,以为只要是考证古代的事物,不管是根据文献资料, 还是根据实物资料,都可算是考古学。其实,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遗存, 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这就是它与依靠文献记载以研究人类历史的狭义历史学的最重要的不同点。考古学和历史学,是历史科学(广义历史学)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犹如车的两轮,不可偏废。但是,两者的关系虽很密切,却是各自独立的。它们都属“时间”的科学,都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为目标,但所用的资料大不相同,因而所用的方法也不相同。有人把依靠文献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狭义历史学也称为考古学,这是不符合近代考古学的基本含义的。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应该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地加工的。如果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是与人类的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的。这就说明,考古学是属于人文科学中的历史科学,而不属于自然科学,尽管在考古学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二、二级学科考古学的学科代码为 0601,属于 06 考古学考研的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有:060101 考古学史和考古学理论060102 史前考古060103 夏商周考古060104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060105 唐宋元明清考古060106 科技考古060107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060108 古代文字与铭刻060109 专门考古三、考试科目(1)全国统一考试的初试日期由国家教育部公布,一般是 12 月的倒数第二个周末;(2)考试的初试科目为三门:科目一 101-思想政治理论(100 分);科目二 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 203-日语;科目三(300 分)为学校自主命题。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 3 小时,考试均采取笔试方式;(3)初试的政治理论和公共外语科目,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其它考试科目由学校自行组织命题。第二章高校排名及介绍评估结果学校名称评估结果学校名称A+北京大学C+河南大学西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A-吉林大学C中央名族大学B+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C-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B浙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 的高校共 21 所,本次参评 21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 参评高校共计 3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中山大学B-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C+河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2019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于 2019 年 10 月 30 日正式发布。考古学学科排名共有 20 所大学上榜,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吉林大学位列三甲,完整排名名单如下:l北京大学(2020 年排名第一,总分 1175 分)考古文博学院现有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系;下设考古学、博物馆学两个本科专业,古代建筑、文物保护两个本科专业方向。研究生阶段则有旧石器时代考古、新时器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明考古、古文字、佛教考古、陶瓷考古、中西亚考古、科技考古、中国古代文物、博物馆学、文物保护科学等方向。学院还设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点和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的课程按本科、硕士、博士分层次设置。本科课程主要有考古学导论、中国考古学、考古学技术、博物馆学概论、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文物保护概论、文物建筑导论、文化人类学等专业课。本着学校本科阶段要淡化专业,提高素质的教改精神,学院将不断调整、优化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加强了相关专业理论、方法的学习内容, 旨在培养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学院拥有强大的教师阵容,现有教工 107 人。其中事业编在职 49 人(含新体制 5 人),劳动合同制 9 人,博士后 8 人,离退休 41 人。事业编在职人员中,教学科研系列 35 人(含新体制 5 人),实验技术系列 4 人,博物馆研究系列 3人,图书资料系列 2 人,行政岗位 5 人。教学科研系列教师中,教授 21 人,副教授 11 人,助理教授 3 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 31 人,硕士学位 3 人,本科学位 1 人。28 人有在海外一年以上的学习工作经历。学院每年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学生约 200 余人。学院正拟采取与国内著名研究机构联合办学的形式,扩大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此外,学院每年还接收进修生、访问学者,并承担着国家文物局等委托的专业岗位培训等重要工作。截至目前,学院已培养出各类毕业生约 2000 余人,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文博单位的第一线,成为当地文物、考古、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力量。海外学生学成回国后,更成为所在国家地区开展中国考古学教学研究的主力。l山东大学(2020年排名第二,总分 742 分)学院拥有历史学门类的 3 个一级学科(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和管理学门类的 2 个二级学科(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设有 5 个学系(历史学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秘档案学系、文化产业管理学系);拥有 6 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1 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3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5 个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和 2 个专业型硕士招生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在教育部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山东大学考古学、历史学、世界史均位列前茅。2016 年,考古与历史学科被列入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首批重点学科名单。按照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学校重点建设“中国古典学术”等五大优势学科领域,中国史、考古学名列其中。截至目前,我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主持和参与的发掘成果已有 8 次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城址(1991)、山东长清仙人台邿国贵族墓地(1995)、山东长清双乳山西济北王墓(1996)、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遗址(2000)、河南鹤壁刘庄遗址(2005)、山东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2010)、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2015)、山东章丘焦家遗址(2017)。另外,山东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还先后获评“2003 年度六项最具学术价值的考古新发现”、“2010 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质量奖三等奖”。l吉林大学(2020 年排名第三,总分 721 分)考古学院现有教职工 78 人,专任教师57 人,其中教授 35 人(含博士生指导教师 30 人),副教授 13 人,讲师 9 人。其中包括,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2 人,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1 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1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 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考古学规划评审专家 1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 人,讲座教授 1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1 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 3 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 8 人,全国模范教师 1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4人,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 1 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 3 人,吉林省教学名师 1 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1 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3 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1 人,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 13 人。考古学院形成了“中国考古、外国考古、科技考古、文字考古、文化遗产、博物馆学”六位一体的教学与科研体系。近五年来,考古学院教师获得各类科研项目 152 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4 项(含重大项目 6 项、重点项目 1 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3 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28 项(含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12 项),其他各级各类项目 96 项,资助经费累计 4446 万元。发表学术论文 426 篇、出版学术著作 17 部,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5 项。自 2008 年起,学术集刊边疆考古研究被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2 年开始主办出版英文学术年刊Asian Archaeology(亚洲考古)。l四川大学(2020 年排名第四,总分 674 分)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于 20 世纪 60 年代,著名考古学家徐中舒、冯汉骥、童恩正等曾长期执教于此,是中国大陆地区最早设置考古学学科的大学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具有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全系列专门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是教育部核准的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首批博士点(1981),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5),“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四川省重点学科(199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2000), 教育部“985 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平台、“南亚与中国藏区”平台(2004),“区域历史与民族”(2010)平台、国家重点学科历史文献学、专门史的重要支撑学科。本学科拥有国家级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下设考古技术、博物馆学、文物保护、石器分析、体质人类学、环境考古、植物考古等 7 个实验室和专业图书资料室、文物标本室。作为本学科重要支撑的四川大学博物馆建立于 1914 年, 是国内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现有藏品八万余件,设有七个常设展厅。四川大学考古学系现有专任教职员 23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7 人、讲师 9 人,教辅人员 1 人。主要在“先秦考古学”、“秦汉至元明考古学”、“专门考古学”、“文化遗产及博物馆学”、“文物学与艺术史”等方向开设有不同学制的专业课程。l西北大学(2020 年排名第五,总分 670 分)西北大学考古学研究起始于 1938 年西北联合大学历史学系考古学组对张骞墓的调查发掘。新中国建立后,西北大学服从国家文物事业整体布局,于 1956 年设置全国第二个考古学专业。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目前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已经成为专业设置全面、目标方向明确、学术团队充实、科研条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的国内一流考古学科,是我国文物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西北大学考古学科在国内最早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以考古学研究为价值的认知体系、以文物保护技术为价值的保存体系和以文化遗产管理为价值的实现体系),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结合所在区位优势,形成了以周秦汉唐和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为重心的研究特色,在西北地区史前文化研究、早期周秦文化研究、古代游牧文化研究、历代长城综合研究、佛教考古研究、科技考古研究以及文物分析、土遗址保护等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文化遗产管理和大遗址保护规划研究等领域, 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鲜明的特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 54 人,正高 17 人,副高 15 人,外籍教师 2 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 人,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 1 人,省级教学名师 3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91%。先后有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学院下设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和文化遗产管理三个系,分别开设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 3 个本科专业。有考古学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 1 个(考古学),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 1 个(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 1 个(考古学),陕西省名牌专业 2 个(考古学、文物保护学),陕西省特色专业 2 个(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省级教学团队 2 个(考古学、史前考古学),2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 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 门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 门西北大学精品课程。l郑州大学(2020 年排名第六,总分 484 分)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前身为历史系,创建于 1956 年。现有历史学、考古学、世界史、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方向)四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考古学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历史考古学、中国近现代史、国学经典研读 3 个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为省级精品课程。学科建设方面,中国古代史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 3 个一级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学院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组建了以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为首席教授的中原历史文化学科群,成功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及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名单。科研团队及平台建设方面,中原考古、犹太-中东史、中原与中华文明 3 个创新团队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近现代河南与中国研究中心为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埃及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备案。郑州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以来,人才济济,名师荟萃。嵇文甫、秦佩珩、荆三林、史苏苑、刘铭恕、张文彬、高敏、戴可来、李民、杨天宇、袁祖亮、郑永福等国内知名学者曾在此执教,传承了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80 余人,其中教授 26 人(含校内兼职),副教授 17 人,拥有博士学位者66 人,博士生导师 19 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1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1 人,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 5 人,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 1 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4 人,河南省教学名师 1 人。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历史学院在先秦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明清经济史、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人口史、科技史、越南史、中东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古代文明的考古发掘及探索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l武汉大学(2020 年排名第七,总分 377 分)武汉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 1913 年,是我国高等院校中较早成立的历史系科之一,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著名学者李剑农、谭戒甫、吴其昌、杨人楩、唐长孺、吴于廑、姚薇元、方壮猷、石泉等史学名家先后在这里执教,严耕望、陈仲安、高敏、张泽咸、谢桂华、彭泽周(伊原泽周)、张海鹏等知名学者在这里毕业。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断努力和积极开拓,形成了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教风,确立了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统一,断代史与专门史、地区史与国别史相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并重等学术特色,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突出,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具备雄厚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实力。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前身是 1913 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设立的历史地理部。1930 年国立武汉大学设立史学系。1953 年改名历史学系。1998 年 1 月改建为历史文化学院。1999 年 4 月,与中文系、哲学系等共同组建人文科学学院。新武汉大学组建后,学校进行院系调整,保留了人文科学学院。2003 年 8 月,撤销人文科学学院,历史学科单独组建为历史学院。1981 年,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获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 年,历史地理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 年,历史学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8 个二级学科。2003 年,增列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史、地区国别史等 4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99 年 2 月,国家人事部在武汉大学设立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史于 1988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于 2001 年和 2007 年两度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继续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 年,世界史被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 年,历史学一级学科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史被列为湖北省优势学科。l浙江大学(2020 年排名第八,总分 288 分)浙江大学有着悠久的考古学科历史与艺术教育传统。多年来,在历任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艺术门类和考古学科已有较好基础。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发掘潜力,加快发展步伐,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浙江大学整合相关单位的力量与资源,于 2018 年10 月开始筹建艺术与考古学院,并于 2019 年 5 月举行了新学院成立仪式。学院的建设坚持“强化一流导向、推进一流建设;聚焦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培养,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合作共赢”的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为主线,以考古学、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和设计艺术学二级学科为抓手,以“5 系+1 馆”为主要建设架构,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深厚文化修养和坚定学术理想的考古学者、复合型艺术人才和文化传承者,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军人才队伍,产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大力促进通识核心课程的总体水平提升,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以物质文化遗产、设计与艺术创作为学科领域,以本科通识教育及专业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高层次专业继续教育为人才培养方向, 以考古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为学科依托、以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为学科平台, 按照“高起点、强辐射、可持续、国际化”的发展理念,依托浙江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建设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及设计与美术创作的科教基地之一,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同领域前茅,并逐步发展为国际一流的艺术与考古学院。学院设考古与文博系、艺术史系、美术系、设计艺术系四个学系,拥有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以及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等跨学科研究平台。学院建立国内第一家以大型专业教学博物馆为平台,以实物教学和“虚拟” 教学相结合为特色、以本科生通识教育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文明史、文化史、设计与美术教学的新体系;在实现与国际一流高校同领域教学模式对接的同时, 引领国内与亚洲艺术与考古领域教学的新潮流。l河南大学(2020年排名第九,总分 254 分)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创建于 1923 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既重视知识创新、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著名学者如范文澜、嵇文甫、蒙文通、郭绍虞、马非百、朱芳圃、孙海波等曾先后在此执教,从这里走出去的优秀学子尹达、石璋如、白寿彝、韩儒林等成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浓厚的学术氛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学人才及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 94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44 人(含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合作导师 20 人),硕士生导师 91 人(含校外合作导师 32 人,其中职业导师 11 人),教授、副教授 57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80 余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1 人,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全国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各 1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 4 人,河南省特聘教授 4 人,黄河学者 4 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 6 人,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 2 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 7 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9 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10 人,河南省优秀教师 4 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 5 人,河南省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4 人,河南省高校教学技能大奖赛获奖者 5 人,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1 人,担任全国性专业学会会长、副会长者 7 人。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7 项,省部级项目 60 余项,各级横向项目 70 余项,出版专著 60 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300 余篇。学院设有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孙子兵法>解读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古代史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 3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同时拥有 3 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以及 3 个河南省重点资助一级学科,中国史和考古学科是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群“黄河文明学科群”重要支撑学科。考古学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目前,我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 300 余名,本科生 600 余名。l安徽大学(2020 年排名第十,总分 229 分)安徽大学历史系始于 1959 年政治系历史专业,其前身溯源于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文法学院,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聘请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筹设历史系,1946 年国立安徽大学成立后设立历史系。1979 年安徽大学历史系恢复招收历史专业本科生。1983 年设置档案本科专业并同时招收文博专业专科生;1985 年,与南京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7 年获专门史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 年获历史文献学硕士点学位授予权。2003 年获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获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3 个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 年获批历史学硕士点一级学位授予权。2009 年获批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2011 年,获批中国史博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考古学博士一级学科授予权。现有中国史、考古学 2 个硕士点一级学科,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点 1 个;中国史、考古学 2 个博士点一级学科,中国史、考古学 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考古学为国家特色专业,历史文献学、专门史 2 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安徽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皖北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团队”,安徽大学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以及安徽大学“211”工程学科建设“徽学与明清徽州社会史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中心”、“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研究”三个学术创新团队。同时建立有“安徽大学胡适研究中心”、“安徽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考古学实验室”等科研平台。长期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徽学、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历史文献、地域考古与地域文明、近现代文化与近现代皖籍名人研究等重点研究方向。目前招收历史学和考古学 2 个本科专业学生,共 205 人;招收中国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等专业研究生,共 163 人,其中博士 25 人。另有博士后研究人员 6 人。l山西大学(2020 年排名第十一,总分 226 分)山西大学考古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高校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成立于 1977 年,是我国较早成立考古学科的十三所院校之一。2002 年成为硕士学位点,2005 年成为博士学位点,2010 年成为文博专业硕士学位点, 2007 年获得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可独立开展考古发掘工作。2011 年考古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12 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已形成史前考古、晋文化考古、北朝考古、艺术考古等特色研究领域,并取得突出成果。本专业积极参与长江三峡水库、黄河小浪底水库、南水北调工程等项目的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01-2002 年参与的山西吉县柿子滩旧遗址发掘获得了国家田野考古三等奖,2006 年主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容城沙河遗址发掘的郎保利教授当选当年度国家优秀领队。l中国人民大学(2020 年排名第十二,总分220 分)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学一级学科于1978 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79 年中国近现代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 年中国古代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8 年中国古代史被评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点。1995 年历史系被教育部确认为历史学本科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0 年清史所又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年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得以建立。2007 年 8 月,即历史学院正式组建两年后,中国近现代史成为教育部新增的三个全国二级学科重点学科之一。2008 年 4 月,本院历史学成功获批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2011 年,国家实行学科大调整,历史学由一个一级学科变成三个一级学科,本院的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同时获批为一级学科点。三个一级学科点鼎足而立,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历史学院的中国史学科,门类齐全,除以清史研究为突出特色外,秦汉、唐宋和民国史的研究力量也较为雄厚。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等二级学科,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世界史学科则以西方中世纪和近现代史方面的研究力量较强,其环境史研究的特长,正逐渐形成。考古学科侧重北方民族考古,现正朝气蓬勃地快速发展,力图取得全面进步。l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排名第十三,总分 188 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溯源于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4 年建立)史地系。1954 年学校定名为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始独立建制。1960 年西安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保留原有建制。20 世纪 80 年代中,由历史系分设独立建制的历史地理研究所、唐史研究所和古籍整理研究所。2000 年学校进行管理机构改革和院系体制调整,历史系、唐史研究所和古籍整理研究所合并,组建为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坐拥地处千古名都、周秦汉唐统治中心的西安的独特地域优势,在“自由、自信、自尊、自强”理念引领下, 70 余年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取得了为国内外瞩目的学术成就,涌现出以史念海、黄永年、斯维至、朱本源等为代表的一批成就斐然的专家学者,成为史学界公认的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一方重镇。目前,历史文化学院拥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有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史和历史地理(设在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文物与博物馆学、古典文献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等方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完整、学历层次高、学缘关系多样化等优势与特色。现有专业教师 84 人,其中教授 34 人、副教授31 人,合计占全体教师的 77%。中国古代史隋唐人的社会生活由小见大的历史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中国古代史(网络教育)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世界中古史历史文献学为陕西省精品课,史学概论古文献学世界现代史文物学概论等 4 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l复旦大学(2020 年排名第十四,总分 184 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简称文博系,是国内创办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博教学与科研的高教机构之一,是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秘书长单位。现为学校独立二级教学研究机构(院级系)。自 1984 年创办以来,文博系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的人才学历培养体系。目前,拥有一个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考古学一个学术硕士点和一个博士点,一个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一个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专业方向有: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文物学、文物保护。l南开大学(2020 年排名第十五,总分 173 分)历史学院现拥有历史学门类下 3 个一级学科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均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史学领域主要方向。学院教学实力雄厚,教学水平较高。1

    注意事项

    本文(考古学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为本站会员(wanghuijie)主动上传,考研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考研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1111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8 kaoyanwenku.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009915号-2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