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考研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考研文库

全部分类
  • 考研公共资源>
    考研公共资源
    研招公告 考研新闻 考研政治 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 考研二外 考博文库 保研文库 四六级文库 托福文库 雅思文库 GRE文库 小语种文库 公考文库 教资文库 法考文库 注会文库 医考文库 艺考文库 经济学 管理学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文学 历史学 哲学 新闻传播学 心理学 教育学 外国语言文学 艺术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计算机 电子信息 通信工程 自动化 土木工程 天文地理 轻工纺织 石油能源 航空航天 交通运输 核能工程 仪器仪表 建筑学 材料学 环境科学 食品科学 农学林学 医学药学
  • 北京地区高校>
    北京地区高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五道口金融学院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
  • 华北地区高校>
    华北地区高校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 河北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大学 中北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青岛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 华东地区高校>
    华东地区高校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音乐学院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南昌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阜阳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 华南地区高校>
    华南地区高校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湘潭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深圳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汕头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 西北地区高校>
    西北地区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宁夏大学 青海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 西南地区高校>
    西南地区高校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华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云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西藏大学 西藏民族大学
  • 东北地区高校>
    东北地区高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大连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北华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 长春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 换一换
    首页 考研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24年湖南大学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

    • 资源ID:255666       资源大小:1.13MB        全文页数:17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人民币1元】
    会员登录下载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年湖南大学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

    新祥旭考研红皮书系列之(2024年考研)湖南大学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咨询热线: 400-000-3363内部资料 免费传阅目 录第一章 学校简介1第二章 学院简介3土木工程学院3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4建筑与规划学院5数学学院9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9设计艺术学院10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2化学化工学院13外国语学院1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7工商管理学院18马克思主义学院19岳麓书院21教育科学研究院24金融与统计学院25法学院27体育学院30经济与贸易学院31新闻与传播学院33公共管理学院35中国语言文学学院36经济管理研究中心37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38机器人学院39半导体学院(集成电路学院)39第三章 2023年湖南大学考研招生简章41一、招生计划41二、报考条件41三、报名43四、考试及录取44五、其他事项47第四章 各专业学费汇总48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48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48第五章 2023年湖南大学考研招生目录50一、土木工程学院50二、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52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54四、建筑与规划学院55五、数学学院57六、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58七、设计艺术学院59八、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60九、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62十、化学化工学院63十一、外国语学院64十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66十三、工商管理学院67十四、马克思主义学院69十五、岳麓书院70十六、教育科学研究院71十七、金融与统计学院72十八、法学院74十九、生物学院75二十、体育学院76二十一、经济与贸易学院77二十二、新闻与传播学院78二十三、公共管理学院79二十四、中国语言文学学院80二十五、经济管理研究中心82二十六、隆平分院83二十七、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84二十八、机器人学院85二十九、半导体学院(集成电路学院)86第六章 湖南大学近三年复试线872022年考研复试线872021年考研复试线892020年考研复试线91第七章 复试问题解答93问: 复试分数线93问: 复试工作安排93问: 复试前有什么需要注意的?94问: 复试结果何时公布?95问: 复试调剂工作97问: 复试其他工作97问: 哪些专业需要带计算器科目?98第八章 湖南大学考研真题99一、2022年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真题99二、2022年湖南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101三、2022年湖南大学学科语文869考研真题102四、2021年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考研真题104五、2021年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真题106六、2021年湖南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108七、2020年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真题109八、2020年湖南大学材料学考研真题111九、2020年湖南大学工业设计考研真题112十、2020年湖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114第九章 湖南大学考研经验1152022年湖南大学学科教学(思政)考研经验分享1152020年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保研经验分享1182020年湖南大学生物学考研经验分享1222020年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1262020年湖南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经验分享1312022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1332020年湖南大学学科语文考研经验分享1362022年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1382022年湖南大学汉语言国际教育考研经验分享1412022年湖南大学土木工程考研经验分享1462020年湖南大学电气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1512020年湖南大学计算机考研经验分享1532020年湖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1562022年湖南大学公共管理考研经验分享159第十章 湖南大学考研复习时间安排162第一章 学校简介湖南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优良,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教学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16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教育家李达任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确立了“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 备”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传统文化教育和强化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著名专家学者、杰出企业家和优秀党政管理人才,师生中先后有39人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5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博士 专业学位授权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6个、本科招生专业63个,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目前9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学科跻身前1 ,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学科进入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行列。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5000 余人。拥有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31人,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国家级特殊人才4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6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3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近年来,学校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高被引论文比例持续上升,均居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前列,近三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牵头8项) ,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 1项,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两山一湖”创新创业基地,与32个省(市、 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设有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 权中心) ,运营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事业等数百家用户单位提供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及大数据处理服务。学校与世界上1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招收了来自 108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并建有学生海外实习基地,近2000名学生赴国(境)外合作院校交流学习或联合培养。分别在美国、加拿大、韩国设立孔子学院。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39.77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4.635万平方米。截至 2019年底,全校拥有藏书742.14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54个。全网支持下一代互联网IPV6,万兆骨干地面有线和无线网已覆盖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公寓,结合移动技术实现了多渠道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及服务。“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历经千年沧桑的湖南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勇担历史使命,矢志一流目标,争创一流业绩,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考研咨询:18201388241(同微信)或2026875637171第二章 学院简介土木工程学院千年学府,百年土木。从1903年的湖南省垣实业学堂的矿、路科起,到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迄今已经走过了110多年的光辉历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包括多位院士及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在内的30000多名土木英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02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61人、助理教授27人,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1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创业人才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等。设有建筑工程系、桥梁工程系、水工程与科学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建造与管理工程系、防灾与安全工程系、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工程应用力学研究中心及建筑材料研究中心10个教学科研机构和学院实验中心。建有建筑安全与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基地,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损伤诊断、风工程与桥梁工程、绿色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及应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绿色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周绪红院士湖南大学新型结构体系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平台。建有湖南湖大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湖南湖大土木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个技术服务机构。岁月如歌,雄关漫道。今天的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努力践行“培养未来精英、服务国家社会、勇于发明创新、学问世界水平”的办学理念,励精图治、跨越发展,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写辉煌!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的前身为1908年兴办的机械科,是湖南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学院现设有机械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点; 机械工程、力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建有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特种装备先进设计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控制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汽车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激光制造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核装备可靠性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机械装备绿色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先进复合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7个省部级科研基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和“111”创新引智计划基地。学院目前设置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工程力学等5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22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教授65人,副教授67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稳定。学院在籍学生3500余人,其中研究生1500余人,本科生2000余人。学院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和世界一流学科为奋斗目标,秉承“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理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近几年来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4项、部省级科技奖励5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部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建有两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实验基地; 在国内外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多次获奖。学院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学院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矢志一流、特色发展、创新引领、改革驱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 成立于198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有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2个二级学科,1986年获环境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环境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环境科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同年获准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环境工程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1997年中德环境技术中心获准成立,2001年中加能源环境生态中心获准成立,2005年,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生物与控制实验室”获准成立,2009年通过验收,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环境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评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十强; 环境工程二级学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8位,在2017年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排名B+。目前科研条件优越,拥有实验室面积7000m2,大型仪器设备200余台。2016年,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首次进入全球ESI前1%; 首个由国内权威媒体为第三方发布的公益性大学学科排行榜“2016广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中位列环境科学与工程第十,其中“人才培养指数”单项得分100分,全国排名第一。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入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US NEWS 2020年世界学科排行榜发布,湖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排名为内地高校第9位,全球205位。2019年,湖南大学环境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软科发布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湖南大学环境专业进入前8%学科。2019年6月19日,京领新国际热点头条,世界环境科学高被引论文中国高校排名,湖南大学排名第2。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约350人,研究生约450人。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学一、学科基本情况本学科办学90余年以来,一直是我国建筑学专业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1929年,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柳士英在湖南大学土木系中创办建筑组;1953年改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成为江南最强的土建类学科;1962年成为国务院授权第一批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1996年首次通过专业评估以来,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培养多次获“优秀”通过;2011年获批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4年获批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二、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下设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4个主要方向,通过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实现前沿领域对接,已形成了“地方建筑创作”、“可持续建筑技术”、“绿色宜居村镇”、“建筑遗产数字保护技术”等特色与优势方向。三、人才培养目标承岳麓书院千年文脉,续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学科基础,依湖南大学综合性学科背景,适应全球化趋势及技术变革特点,着力培养创新意识、文化内涵、工程实践能力兼融的建筑学行业领军人才。四、生源情况本学科面向全国招生,生源遍布全国各大高校。2020年,双一流建设高校生源占比硕士生达到52.9%,博士生达到100%;以建筑学为主,兼收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学生。五、国内外影响本学科是中国早期现代建筑教育的摇篮之一,优秀校友遍布海内,活跃于工程实践、地产经营、科学研究、高等教育、规划管理等多个领域。近年来,设计作品斩获2019年亚建协公共文化建筑金奖、住建部优秀勘察设计奖等国内外行业重要奖项60余项;乡村人居建设获教育部及行业嘉奖多项,被央视、湖南卫视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南日报多次报道;持续开展岳麓书院等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形成南方村落木构建筑保护技术体系和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特色;在夏热冬冷及丘陵地区适宜性建造技术与方法上形成特色,是地方规范编制、行业标准定制的主要责任单位。本学科是中部地区建筑学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之一,担负人才培养、评估与帮扶的主要责任,在华中地区建筑学科教学组织与宣贯上发挥重要作用;与国内外20余所院校保持长期教学合作,形成稳定的联合毕业设计、教学互评合作机制;是本地区行业信息发布、学术交流的重要核心,每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举办高端学术讲座300余场次;在校生在UIA国际建协大学生竞赛、UIA-霍普杯、中联杯、天作杯等各类国际国内设计大赛中获奖近100项;毕业生升学率超过60%,其中半数进入国际排名前50的院校或常青藤名校,大大提升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城乡规划学一、学科基本情况本学科是全国较早开展规划教育的大学之一,具有完备人才培养体系(本科、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工程类博士、博士后),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均已通过专业评估,有效期6年。二、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学位点下设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 施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区域发展与空间规划5个主要方向,通过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实现前沿领域对接,已形成了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公共安全与健康、丘陵城市规划与设计、乡村规划、城市更新与社区营造等特色与优势方向。学科建有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丘陵地区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共建“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与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合办“中国城乡建设与社区治理研究院”。三、人才培养目标学科聚焦世界前沿理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战略,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提供高品质规划设计和咨询服务,在地方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作用,引领地方建设标准编制,推动专业学术组织发展。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视视野开阔、德才兼备,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四、生源情况硕士生源主要来自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博士生源多为中西部高校在职教师和海外获得硕士学位的来湘学子。五、国内外影响学科在国际国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并积极在中南地区发挥规划教育和城市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1、湖南地方建设规划的支持智库在丘陵城市规划、生态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建设、乡村规划等领域积极参与省市的城乡规划与管理。主持与参加地方建设标准编制20多项,承担科研课题100余项;完成合同总金额约8000万元。2、中部对外学术交流的平台窗口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塔夫茨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二十余所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课题合作研究、互派访问学者、硕士/博士联合培养活动。每年举办3-4次高水平学术会议。3、地方协会学会行业组织的合作方参与组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组建“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研究中心”;疫情期间撰写“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倡议书”。4、偏远滞后地区规划建设的技术支援推动湘西乡村振兴和传统村落规划建设,进行村落规划设计、产业、环境、教育、人文艺术等全方位技术。数学学院湖南大学数学学科始建于清末1897年岳麓书院设立的算学科,2000年成立数 学与计量经济学院,2019年更名为数学学院。已历经百年风雨,经过几代湖大数学人的不懈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设有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数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应用数学学科被确定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学院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公共数学系、数学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数学”和“工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等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数学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湖南省重点建设的本科 专业。近年来,学院以数学研究所为人才建设平台,吸引了一批优秀的数学青年学者加盟,大大改善了学院师资队伍的学缘和年龄结构。目前,学院有教职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9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9人,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次,湖南省人才计划获得者3人。经过多年努力,学院现已形成偏微分方程与几何分析、泛函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复分析与复几何、代数学与数论、格上拓扑与范畴论、组合数学与图论、数值代数与数值分析、最优化与运筹学等多个稳定的科研团队,与美国New York大学、MIT、Georgia Tech、加拿大York大学、英国Durham大学、法国巴黎六大、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一流数学学科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深厚。1903年,由时务学堂和岳麓书院改制而来的湖南高等学堂开设物理课,是千年学府最早引进外籍教师授课的学科。1910年,湖南优级师范学堂设立数学物理部。1924年,湖南工业专门学校设立数理系。1926年,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商业专门学校合并成立湖南大学,数理系成为创校伊始的四科八系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了从物理系、基础课部(应用物理专业、半导体器件专业)、应用物理系到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的变迁与发展。学院学科涵盖理学、工学等2大门类,物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现设有应用物理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教学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拥有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物理学(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等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集成电路工程(工程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物理学与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并承担全校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等基础课教学。拥有微纳光电器件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纳结构与应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低维结构物理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部省级科研基地,大学物理湖南省示范实验室、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等教育教学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97人,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41人。教师中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国家高层次人才3人。近年来,学院教师已在Science、Natur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世界顶级学术刊物和本学科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31人,其中本科生653人,硕士研究生265人,博士研究生113人。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的发展优势在于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积淀的治学理念,有与其它各门类学科专业相互交融和促进的传统,有能够吸引海内外学者不断加盟的学术环境和办学条件,培养的人才也一直受到社会的赞誉和重视。今天,全院师生员工正为实现新跨越而不懈奋斗,承前启后地走向生机无限的未来。设计艺术学院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始创于1977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设计艺术学院之一。1993年在国内首批获得工业造型艺术(现设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设计艺术学(现设计学) 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美国商业周刊 评为全球60所最佳设计艺术学院之一,2008年工业设计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得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4年设立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设计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被认定为A类学科(A-)。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示范区以及中意设计创新中心,是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联盟(Cumulus) 会员。学院分别于1993年及2018年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现为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机械行业工业设计学科教学委员会的主任单位。院长何人可教授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起源于1921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科。1926年湖南大学定名时,电机科改为电机系。1953年电机系被调整到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 ,1958年恢复。1980年电机系与电子工程系合并为电气工程系,1999年成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突出改革创新,注重内涵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学院学科设置跨越电力、信息两大工业领域,现设有一级博士点3个,二级博士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硕士点13个,专业硕士点15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重点学科3个。设立5个教学研究单位:电气工程系、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和1个实验中心,在校本、硕、博学生3000余人,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院拥有一支由罗安院士、王耀南院士领衔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 200余人,其中教授48人,副教授67人。建有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力驱动与伺服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教育部输变电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机器视觉控制及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等十余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现有实验室面积16000平米,固定资产总值约6000余万元,大型精密仪器80多台套。近年来,经过全院教职工的努力,学院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学院连续五年被学校评为目标管理优秀单位。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本科专业全部通过专业认证,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科学研究水平持续加强,承担了一批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年科研经费突破7000万元。“十二五”期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3项,SCI收录论文数达到200余篇,获专利授权180余项; 新增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项;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先后与美国普渡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英国帝国理工、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国际知名学校建立起了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每年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会议1-2次,邀请海外学术大师讲学20余次。“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理念,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关键,以高水平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促进“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努力把学院建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电气信息类强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建设,为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输送大批优秀人才。学院内设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和湘江人工智能学院。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博士授权点; 三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9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入选国家第一批一流专业建设,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湖南省重点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为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学院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搭建教学科研平台,拥有1个国家“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3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有“做中学”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湖南省“信息类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湖南省示范性基础实验室“信息技术基础实验中心”。学院现有教授51人,长江学者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9人,湖南省“芙蓉学者”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3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计划第一层次人选1人,第二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1人,湖南省杰青7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83%。学院学术水平稳步提升,科研成果日渐丰硕。计算机科学跻身ESI全球前1%。近年牵头主持重点研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获各类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2019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科研经费达亿元。并与IBM、微软、华为、百度、腾讯、东华软件、360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学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以“培养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国际化能力”为目标,以“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准则,强化专业内涵内涵,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五个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CCF-CSP认证最佳合作奖并任常任委员单位,入选湖南省“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近年来学生在程序设计、电子设计、信息安全等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中有优异表现,获国家级奖励200余项,其中2019年展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进入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企业占40%。同时学院加快国际化步伐,进入金砖五国网络大学,聘请了10余名国际名校的著名学者担任全职或兼职教授,与多个国家的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有逾百年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8年岳麓书院改制设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所开设的分析化学课程,是湖南大学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之一。1926年,湖南大学正式定名即成立化学系,1946年成立化学工程系,1961年成立化学化工系,1996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目前学院共设有4个系和1个中心: 即化学系、化工系、应化系、化学生物学系、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学院在3个专业招收本科学生:即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学院化学专业获评为 国家优势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9年,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院现有教职工189人,教授88人;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2个;45岁以下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96%,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合理的科研与师资队伍。学院化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是“985工程”一类科技创新平台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化学学科获得A-类评价,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B类评价。化学学科ESI排名80 (2020年7月),进入全球前1和TOP100。学院2018年入选首批全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020年入选湖南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学院的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均为湖南省“十三五”重点学 科,二级学科分析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学院设立有 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博士 点、硕士点(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含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生物化工、应用化学5个二级学科),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每年招收240余名本科生、230余名硕士研究生和70余名博士研究生。学院化学专业2012年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学院建有“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与生命分 析化学”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化学生物学”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 地(“111”基地)、先进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纳米与分子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化石能源低碳化高效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新能源重点实验室、核酸适配体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石墨烯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生物大分子化学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分子科学与生物医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分子模拟中心、湖南省化学与分子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等重要研究机构。学院每年都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与面 上项目、国家重大军工项目。每年在SCI源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他引逾2000篇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学院拥有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南大学-巴陵石化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四大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分析化学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化学与能源被评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分析、化工设计等6门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有机化学和基础化学实验教材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化工设计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化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理科基地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了卓越工程师班,学院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并联合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与就业基地,为学生的深造、留学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创新型、宽视野、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学院一直以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建成具有理工融合特色和先进学院文化的国内一流水平的化学化工学院是 学院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学术环境和谐自由,科研与实践教学支撑条件优越,是广大有志青年学习深造和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学院的人才培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数十年来学院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四海,许多优秀学子已经成为知名学者和各行业的精英骨干,为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外国语学院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朔到岳麓书院创建的译学会,1897年译学教习制订并经王先谦(时任岳麓书院山长)审定的岳麓书院新定译学会课程颁布。1912年至1917年,正式设立英语预科和本科部。1943年建立湖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984年恢复成立外国语言文学系,2000年组建外国语学院。李维格、王正廷、苏曼殊、陈逵、金克木、林汝昌、周炎辉、徐烈炯、宁春岩等知名学者先后执教于此。学院现设有英语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日语专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英语专业为湖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教育硕士和翻译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湖南省语言与认知研究基地。外国语言文学是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在2017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10%、排名第12位,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排名全国并列第17位。在读本科生近600人,研究生500余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0余人。其中教授26人,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

    注意事项

    本文(2024年湖南大学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为本站会员(18201388241杨老师)主动上传,考研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考研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1111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8 kaoyanwenku.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009915号-2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