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考研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考研文库

全部分类
  • 考研公共资源>
    考研公共资源
    研招公告 考研新闻 考研政治 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 考研二外 考博文库 保研文库 四六级文库 托福文库 雅思文库 GRE文库 小语种文库 公考文库 教资文库 法考文库 注会文库 医考文库 艺考文库 经济学 管理学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文学 历史学 哲学 新闻传播学 心理学 教育学 外国语言文学 艺术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计算机 电子信息 通信工程 自动化 土木工程 天文地理 轻工纺织 石油能源 航空航天 交通运输 核能工程 仪器仪表 建筑学 材料学 环境科学 食品科学 农学林学 医学药学
  • 北京地区高校>
    北京地区高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五道口金融学院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
  • 华北地区高校>
    华北地区高校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 河北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大学 中北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青岛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 华东地区高校>
    华东地区高校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音乐学院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南昌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阜阳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 华南地区高校>
    华南地区高校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湘潭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深圳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汕头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 西北地区高校>
    西北地区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宁夏大学 青海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 西南地区高校>
    西南地区高校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华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云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西藏大学 西藏民族大学
  • 东北地区高校>
    东北地区高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大连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北华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 长春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 换一换
    首页 考研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云南中医药大学2019 年自命题考试科目“(707)中医综合”考试大纲.pdf

    • 资源ID:65537       资源大小:459.89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金币 【人民币2元】
    会员登录下载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云南中医药大学2019 年自命题考试科目“(707)中医综合”考试大纲.pdf

    2019 年自命题考试 科目 “ ( 707) 中医 综合 ” 考试大纲 707 中医综合 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 7 月第 3 版) ,孙广仁、郑洪新主编。 2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版) , 李灿东、吴承玉主编。 3.方剂学 方剂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 12月第 9版)李冀主编。 4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 7 月第三版),吴勉华 ,王新月主编。 5.伤寒论 伤寒论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 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九 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 7 月第 3 版),王庆国主编。 总分 300分,其中 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诊断学 、 方剂学 各占 60分 、 中医内科学 占 80分 、 伤寒论 占 40分。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一 )绪论 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 1)整体观念:即中医学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 )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精气学说 ( 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 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 1)阴阳的基本概念 ( 2)事物的阴阳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阴阳的两分法(太少阴阳)与三分法(三阴三阳)。 (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 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 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说明中药的性能。 3.五行学说 ( 1)五行的概念。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特性、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生克五行: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母子相及;中土五行:五行之间存在中土调控四方四行的主次关系。 (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及综合运用。 (三 )藏象 1.藏象与藏象 学说的含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在窍、在时。 4.六腑的生理功能。 5.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包括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包括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四 )气、血、津液 1.气 ( 1)气的基本概念。 ( 2)气的生成。 ( 3)气的生理功能。 ( 4)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气机”、“气化”的概念及气的升降出入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 5)气的分布与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2.血 ( 1)血的概念及生成。 ( 2)血的功能及运行。 3.津液 ( 1)津液的概念及功能。 (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脾、肺、肾及三焦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4.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 1)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 2)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 )津 ,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 3)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 )经络 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4.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体质 1.体质的概念、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体质的生理学基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影响体质的因素,包括先天禀赋、年龄因素、性别差异、饮食因素、劳逸所伤、情志因素、地理因素、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 3.体质的分类。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阴 阳平和质、偏阳质、偏阴质的体质特征。 (七 )病因 1.中医学病因分类的沿革及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2.六淫的含义,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外感与内生“五邪”之区别。 3.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邪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疠气病邪的含义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不节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 瘀血、 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八)发病 1.发病的基本原理:邪气和正气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关系。 2.影 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与发病的关系。 3.发病类型:感邪即发、徐发、伏而后发、继发、合病、复发。 (九 )病机 1.基本病机 ( 1)病机的概念及其层次。 ( 2)邪正盛衰病机 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虚实病机;虚实变化。 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 ( 3)阴阳失调病机 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阻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 4)气血失常病机 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 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 );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场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2.疾病传变 ( 1)疾病传变的形式 病位传变:包括表里出入,外感病传变,内伤病传变等。 病性转化:包括寒热转化与虚实转化。 ( 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包括体质因素,病邪因素,地域因素和气候因素,生活因素等。 (十 )防治原则 1.预防 ( 1)概说:预防的概念、治未病的概念及其与养生的 关系 ( 2)未病先防:养生以增强正气;防止病邪侵害。 ( 3)既病防变:早期诊治;防止传变。 2.治则 ( 1)概说: 治则的基本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区别与联系。 治病求本:是治病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体现,求本即是辨清病因病机和确立证候。 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的层次结构:治病求本;治则;治法(治疗大法,具体治法,治疗措施)。 ( 2)正治与反治 正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反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 3)治标与治本 缓则治本 急则治标 标本兼治 ( 3)扶正与祛邪 扶正祛邪的概念 扶正祛邪的运用:单独运用,同时运用,先后运用。 ( 4)调整阴阳 损其有余:泻其阳盛,损其阴盛。 补其不足: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阴阳并补,回阳救阴。 ( 5)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6)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 二、中医诊断学 (一)绪论 1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书写。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的含义及应用。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 合、动静统一的含义及应用。 4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二)望诊 1望诊的概念、原理、意义、注意事项。 2全身望诊 (1)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2)望色:色、泽的意义与关系;常色和病色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五色主病;望色十法的具体内容。 ( 3)望形:强弱、胖瘦、体质形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 4)望态:望动静姿态、异常动作、衰惫姿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3局部望诊 (1)望头面:头形、囟门、头发的常见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面形异常、特殊面容 的临床意义。 (2)望五官:目部五轮学说,目之色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望鼻、望耳、望口与唇、望齿龈及望咽喉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 3)望颈项:瘿瘤、瘰疬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 4)望躯体:胸胁、腹部、腰背部的常见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 ( 5)望四肢:手足、掌腕、指趾的常见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 ( 6)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形态变化及皮肤病症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 7)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4舌诊 ( 1)舌的形态结构:望舌部位、舌之结构与舌象形成的关系。 ( 2)舌诊的原理: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联系;舌面脏腑分候。 ( 3)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望舌的体位、伸舌姿势,诊舌方法;光线、饮食、药品、口腔、伸舌姿势对舌象的影响。 ( 4)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舌象的生理变异。 ( 5)望舌质 舌神:荣舌、枯舌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青紫舌的舌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舌形:老嫩舌、胖瘦舌、点刺舌、裂纹舌、齿痕舌的舌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舌态:痿软舌、强硬舌、歪斜舌、颤动舌、吐弄舌、短 缩舌的舌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舌下络脉的诊察要点及临床意义。 ( 6)望舌苔 苔质:薄厚苔、润燥苔、腻腐苔、剥落苔、偏全苔、真假苔的舌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中医药大学2019 年自命题考试科目“(707)中医综合”考试大纲.pdf)为本站会员(钟钟)主动上传,考研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考研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1111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8 kaoyanwenku.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009915号-2

    x